落实“三包”到户 促进乡村治理
茂名日报日前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住户的主人翁意识,共建美丽宜居乡村,高州市沙田镇创新开展村级门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工作,以沙田村新村自然村、曹岭村古电坡自然村为试点,在沙田村、曹岭村先行推广,形成示范,再逐步在面上铺开,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由此看来,乡村要振兴,乡村治理有效显得尤为关键。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让乡村治理更有效,自治是第一步。要达到乡村自治、村民自治,落实村级门前屋后“三包”到户责任制,是一种创新的尝试,可以唤醒村民自治意识,促进乡村治理更有实效。
唤醒村民自治意识,落实责任是关键。责任是指自己分内应做的事。能自觉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才算尽责任。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指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给村民明确门前屋后“三包”是指: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等责任,让村民清楚,这是自己分内之事,自己没有理由推卸和做不好。责任的明确,可以唤醒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更积极、更有热情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以获取最大的快乐,并在落实自己“三包”责任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自治意识,提升乡村治理的实效。
唤醒村民自治意识,落实监督是保证。“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要落实每户门前屋后“三包”,明确责任还不够,还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要采用“住户+责任党员干部+监督户”的方式,明确一户一责任党员干部、一责任监督户,对住户的卫生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细化监督“三包”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例如包卫生的,要做到门前屋后干净整洁,做到无积水、无污泥恶臭、无堆放垃圾、无乱摆杂物等,让村民对照要求,在完成“三包”任务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反省,逐渐形成自律,最终养成自治的自觉和良好习惯,为乡村治理有效提供保证。
唤醒村民自治意识,落实奖惩是保障。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为了调动村民落实门前屋后“三包”的积极性,沙田镇设立“最美庭院”积分榜、“最美庭院”奖励金,每年奖励积分前20名住户,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先进村民的荣誉感。树要皮,人要脸。为了赏罚分明,该镇还对积分靠后的住户,取消文明户评选资格;脏乱差问题严重的,公开批评。让奖惩机制鞭策后进赶先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为村民自治提供制度保障。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村民自治是“先手棋”。要下好这一“先手棋”,创新开展村级门前屋后“三包”到户责任制工作,不但可以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引导村民养成讲卫生、讲文明的良好习惯,而且可以唤醒村民自治意识,提升他们的自治能力,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