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类 茂农函〔2024〕273号 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茂名市政协十届三次 会议第20240101号政协提案答复的函 ***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茂名市耕地资源整合的建议》(第20240101号)提案收悉,经综合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调动耕地流转积极性 (一)强化财政支持,落实奖补政策。在《茂名市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市委深改委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通过落实财政奖补政策,重点支持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预流转,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插花”地问题,为农业企业和其他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土地流转服务,支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土地流转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进行交易。目前,茂南区、电白区、信宜市、高州市和化州市均已出台土地流转奖补方案(信宜市还配套出台了相关风险防范实施细则)。每年从省级涉农资金中统筹安排土地流转奖补资金,开展土地流转奖补工作。近两年,全市共统筹安排595万元用于土地流转奖补。 (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土地流转率。近年来,我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了《茂名市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方案里明确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例如,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接农业生产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财政支持的项目建设;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针对新评定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一次性给予财政支持5万元;且提供税收优惠、土地租赁等优惠政策,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营成本。同时,今年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其中共扶持资金155万元,用于支持我市31家家庭农场夯实组织基础、提升运营质量、强化服务带动能力等方面。这一系列优惠政策能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生产动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让土地流转更容易、更方便、更实惠。 二、加强政策引导和法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一)加强引导,规范土地流转。一是加强指导,做好土地流转前期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强化流转前指导、流转中管理、流转后服务的工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保护土地流入方及流出方的合法权益。各镇(街道)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行政村设立村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对农户、企业等流转双方进行流转程序、合同签订、流转方式、有关费用等方面的指导,协助双方顺利完成土地流转。二是通过组织基层干部进村入户宣传解读《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引导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保护耕地。消除农户对承包土地经营权的顾虑,加强农户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有序引导农户主动流出土地。在农民丰收节上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册、宣传单、现场答疑等方式宣传土地流转领域重要政策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村民对土地政策及法律法规不熟悉、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合同不健全等情况,通过接地气的案例形式,向大家讲解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知识及解决措施,并就村干部及村民组长提出的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现场答疑。宣传活动的开展,让广大群众认识到新形势下耕地保护和依法用地的重要性,提高了广大农民对承包土地政策的认识。 (二)示范引领,做好典型推广。一是积极推广高州市“三变”改革试点经验。通过向全市推广高州市“三变”改革经验,推行“股份+合作”方式,引导农户以农村土地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示范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在全市各区、县级市各遴选土地流转比较好的典型案例,形成经验材料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发放供各地学习参考,有效推动我市土地流转工作。如高州市石鼓合丫埒村借助区位优势,利用本村旅游资源,将大王岭村的1300亩土地流转给高州绿野仙踪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开发“绿野仙踪”生态旅游项目,村集体每年获得52万元的固定租金。另外,还发动群众以340万元入股44个游玩项目,通过流转土地、入股游乐项目、打工、分红等获得的每年预估收入约900万元,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和百姓致富。二是通过普法宣传、发放宣传资料、村村通广播等方式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引导党员群众带头参加土地流转,树立典型模范,用实实在在的流转“红利”,帮助村民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加大典型引导示范,让农民清醒地认识到土地的重要性和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必要性,积极引导农民自愿流转、依法流转、有序流转,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三、加强农业设施管护,大力推进土地流转 (一)推进农田建设,夯实农业“耕”基。一是大力推进垦造水田项目,推动耕地资源整合。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垦造水田工作,制定并印发了《茂名市垦造水田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累计实施垦造水田约37000亩。一方面,通过实施垦造水田项目,集中规划、连片改造、因地制宜地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生态退耕等,加大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将低效零散的土地变成现代化高效农业生产区,形成了集中连片、设施 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优质良田,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变美、农业变强、农民变富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垦造水田进一步增强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力度,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要素支撑。二是推进集中连片补充耕地,优化耕地布局。根据《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工作部署,我市共划定6个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总面积约22000亩,高州市作为全省耕地集中连片整治五个试点县之一,正在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着力解决耕地和林地底图底数不一致等问题,有序实施宜林陡坡地绿化还林和宜耕平原农用地整治复耕。同时,开展村庄规模腾挪、点状供地、设施农业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钧等政策叠加集成,推进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推进耕地资源整合深化发展,进一步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条件。 (二)加强蓄水调度,保障农业生产用水。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市积极组织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建设,近五年来先后实施了1宗大型灌区改造工程,根子水库灌区、信宜市怀乡引水灌区等7宗中型灌区改造工程。累计投入灌区改造资金约4.61亿元,完成渠道改造约183.63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改造约1140座。当前,正在实施的灌区改造项目有:大型灌区“十四五”高州水库灌区,化州引陵灌区、信宜尚文水库灌区等5宗中型灌区,全力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帮助农民解决部分农田水源少、引水难等问题,进一步减少田间管理成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整合土地资源,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一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土地流转后,通过统一整合、统一产业、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四统一”提升土地利用效益,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如石鼓镇深埇村以“村社合一”模式,全体村民以土地、现金入股入社,流转集约村中田地山岭1200多亩,注册了深埇毓秀商标,打造深埇毓秀生态农业品牌,按照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以农游一体为特色,建设集田园风光、观赏采摘、农事体验、国学文化、儿童游乐园、人文景观、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深埇文化生态园,发挥土地最大效益。该村合作社经济收入达190多万元,分红总额约85万元,人均分红收益超1200元。深埇村改革经验被省委农办列入《广东农村改革100例》。二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通过推进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连片开发实现承包土地小块并大块、大块连成片等方法,将农村碎片土地集约成片,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机械化率。探索“土地入股”“托管服务”等新型生产合作方式,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有效促进我市农业机械化生产,切实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如化州市在土地流转工作中,通过推行“土地流转+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新型经营模式,将分散的农田资源整合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不仅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劳动力不足和耕地细碎化问题,还降低了规模经营主体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四、完善交易平台,提升土地流转管理水平 (一)加强平台建设。我市从2019年开始指导各地与银行合作规范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平台系统建设,目前各县区均已建立交易管理平台,通过电子竞投(竞价)的方式组织公开交易,最大化发挥了交易市场的“价值发现”作用,改变了以往农村产权交易信息不对称、竞争不充分、低价转让等现象,促进了集体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有效拓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增强了乡村发展活力。 (二)规范集体资产交易行为。所有集体资产的交易均需通过平台在网上完成签约,实现了资产价值的显著增值,有力提升了农村集体资产的经济效益。土地流转交易工作均在平台上开展,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流程化、定制化、阳光化”,流转监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土地流转交易得到有效监管,确保了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据统计,2023年1月至今年6月,农村集体资源资产交易672宗,成交金额26477.57亿元,平均溢价率达19.51%。如塘背村委会秀观村将16.8亩集体土地在平台挂网招租,租金为120000元/年,每年提高集体收入36000元,按10年租期计算,共为村集体提高经济收入36万元。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规范交易,促进农村资产资源交易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农业增效、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上述意见可主动公开。 茂名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2日 (联系人及电话:麦小蝶,289212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